|
|
|
 |
业余时空 |
现在位置:诸夏-业余时空 |
|
|
解读《把信送给加西亚》 |
发布者:现代豪方科技
发布时间:2010-4-26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
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
加西亚已经不在人世,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没有人能够经营好这样的企业:在那里虽然有众多人手,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充满了许多碌碌无为的人,这些人要么没有能力,要么不情愿去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工作上拖拖拉拉、漫不经心、三心二意似乎已成常态;没有人能够成功,除非威逼诱惑地强迫他人帮忙;或者,请上帝大发慈悲创造奇迹,派一名天使相助。 你可以就此做个试验: 你正坐在办公室里——你可以随时给6名职员安排任务。你把其中任何一名叫过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 然后他会去执行吗? 我敢说他绝对不会,他会用死鱼般的眼睛盯着你,然后满脸疑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他是谁呀?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乔治去做呢? 他死了吗? 急不急? 需不需要我拿书过来,你自己查? 你为什么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提出的所有问题,解释了怎样去查那些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吩咐另一个职员去帮他“寻找加西亚”,然后回来告诉你,没有这样一个人。当然,我可能会输掉赌注,但是根据平均概率法则,我不会输。 现在,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就不必费神地对你的“助理”解释:克里吉奥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微笑着说:“没关系,”然后自己去查。 这种自主行动的无能,这种道德上的愚行,这种意志上的脆弱和惰性,就是未来社会被带到崩溃境地的根源。如果人们不能为了自己而自主行动,人们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为他人服务呢?乍看起来,所有的公司都有许多可以委以任务的人选,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你刊登广告招聘一名速记员,应聘者中,十有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认为这些都是无所谓。 这种人能够写出一封致加西亚的信吗? “你看那个职员。”一家大工厂的主管对我说。 “我看到了,他怎么样?” “他是个很好的会计,不过如果我让他去城里办个小差事,他可能会完成任务,但很可能在途中走进酒吧,而到了市区,他还可能根本忘记了他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这种人你能把给加西亚送信的任务交给他吗? 近来,我们听到了许多人对“在苦力工厂工作的可怜人”和“那些为了寻找一份舒适的工作而频繁跳槽的人”表示同情,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到,那些年龄正在不断变老的雇主们白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促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们勤奋起来;也没有人提到,雇主们持久而耐心地期待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能够振奋起来。 在每家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些常规性的整顿工作。雇主们经常送走那些不能对公司有所助益的员工,同时也接纳一些新的成员。不论有多忙,这种淘汰工作都要进行。只是当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整顿才会有明显的绩效——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于公司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雇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只会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但他没有独自经营企业的能力,并且对他人也没有丝毫的价值,因为他总是偏执地怀疑他的雇主在压榨他,或有压榨他的倾向。他没有能力指挥他人,也不愿意被他人指挥。如果你要他去“把信送给加西亚”,他的回答很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当然,我知道像这种道德残缺的人比那些肢体残缺的人更不值得同情;但是,我们对那些用毕生精力去经营一个伟大企业的人应该予以同情:下班的铃声不能够停止他们的工作,他们因为努力维持那些漫不经心、拖拖拉拉、不知感激的员工的工作而白发日增。那些员工从来不愿想一想,如果没有雇主们付出的心血,他们是否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太严重了?可能如此。但是,就算整个世界变成贫民窟之时,我也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同情的话——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导引众人的力量,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他从成功中所得到了什么呢?除了食物和衣服,其他什么也没有。 我曾经为了衣食而为他人工作,也曾经当过一些雇员的老板,我深知其中的甘甜苦乐。贫穷没有什么优越之处,也不值得赞美,衣衫褴褛更不值得骄傲;并非所有的雇主都是采取高压手段极力压榨员工,并且我敢说,大多数雇主都更富有美德。 我敬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在还是不在都会坚持工作的人。当你交给他一封致加西亚的信时,他会迅速地接受任务,不会问任何愚蠢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扔到水坑里,而是全力以赴地把信送到。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会为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这样的人无论有什么愿望都能够得以实现。每个城市、乡镇、村庄,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需要他参与其中。世界呼唤这种人才——非常需要并且急需——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我想,如果我为一个人工作,我就为他工作。我不能对他三心二意,不能阳奉阴违。我不是全心全意,就是干脆不干。 严格说来,一丁点的忠诚抵得上一大堆的智慧。 如果你非要辱骂、诅咒和没完没了地贬损不可,那么你为什么不辞职呢?当你身处局外时,你可以尽情发泄。但是,我请求你,身在其中时,不要诅咒它。当你贬损它时,你身置其中,那么你也是在贬损自己。 不仅如此,你还是在松懈把自己与这个机构联系起来的纽带。树大招风,当有一天你被连根拔起,无所依附时,你甚至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那封解雇信上只会说:“合同到期了,很抱歉,我们没有足够的职位”,等等。 你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失业的人。跟他们聊一聊,你就会发现,他们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愤愤不平。那是他们性格上的缺陷给他们造成的麻烦。他们自毁前程、自食其果。他们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无所作为。所有的雇主都在寻找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人,他却在冷眼旁观。对于那些无所作为的人,碍手碍脚的人,让其趁早离开,这是商业上的规矩;基于自然的法则,奖赏只能属于那些得力的人。为了能得到提携,你必须具有同情之心。 只要你叽叽喳喳、说三道四、指桑骂槐、阳奉阴违,说老板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他的事业就要完蛋了,那么你对他毫无帮助。你没必要以不满来威胁他,没必要将忌恨升级为冲突,但是你正在步入险境,将很快被淘汰出局。 当你告诉别人说你的老板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那么你就暴露了你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你告诉别人说机构的政策“不可救药”,那么显然你也是这样。 尽管有着缺点,但是胡克还是得到了晋升。但很有可能是,你的雇主没有林肯那样宽厚。但即使林肯也不能永远保护胡克,胡克作战不利,林肯也就不得不另请高明。终有一天,胡克为一个高明的人所取代。这个人从不批评任何人,从不报怨任何人;这个高明的人控制着自己的情感,恰到好处;他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以忠诚、信任和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做着常人不可能做的事情。 让我们做自己的份内之事吧,尽全力而为之。 拒绝平庸,选择卓越 如果说,生命力使人们前途光明,团体使人们宽容,脚踏实地使人们现实,那么深厚的忠诚感就会使人生正直而有意义。 一百多年前,一篇用以补白的小文章放进了杂志里得以出版,这篇看似不经意的文章却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为什么一篇描述美国军队中的一名战士的文章竟会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出版物之一,为什么《把信送给加西亚》竟会被译成全球几乎所有的语种,并且发行量能够高达上亿册,这篇文章究竟价值何在,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造就如此巨大的轰动? 神来之笔 1899年,阿尔伯特.哈伯德在自己创办的《菲利士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文章的起因,源于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有关美西战争的一次讨论。在美西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对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赞不绝口,称赞他在战役中的关键作用。然而,哈伯德的儿子波特语出惊人:“在我的脑海里,罗文上校才是战争中真正的英雄,而不是加西亚将军。正是罗文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儿子的观点打动了哈伯德心弦,于是哈伯德一挥而就写下了这篇名叫《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文章。 发表后,他也并不怎么关注这篇文章,直到他的公司接到了重印杂志的一个又一个的订单。越来越多的订单使得杂志迅速走红,繁重的任务几乎使公司陷于忙乱之中。 面对如此巨大的订单,哈伯德迷惑不解。他问人们,为什么会对这一期杂志如此青睐呢?他惊讶地发现:正是那篇用以补白的小文章。“订购10万份!”“订购50万份!”“订购100万份!”最后,哈伯德不得不将印刷业务外包,因为公司的印刷能力几乎瘫痪。 罗文究竟做了什么 为什么故事中罗文——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人会引来如此多的人的兴趣呢?原因在于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在寻找像罗文这样的人,寻找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罗文出色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并从加西亚那里给麦金莱总统带回了宝贵的情报。当罗文面对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时,没有问任何问题,没有问:“他在哪儿?”“他长的什么模样?”“如何与他联系?”“如何才能到达那儿?”他只是接受了命令而且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 我们当中有没有罗文?有不对上司提出任何疑问就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有不需要雇主监督就能完成自己工作的人吗?如果没有那老板就只有事必躬亲了。 有那种接受任务之后,他会回来向你说:“那项任务我已经完成了,还有需要我做的吗?”的人吗? 我到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人呢? 罗文在哪里呢? 我能够找到一个像罗文这样的人吗? 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 可能有一些,但十分罕见。 但到底怎么样的人才是罗文呢?我可以说,现在可能就有一些罗文正在读这篇文章。他们是那样的人,一种异常优秀的人。异常意味着超越平常。他们不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往往能够超乎人们的期望,不断追求卓越,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阿尔伯特?哈伯德100多年前写就的文章就像是今日之笔。100多年来人们并没有多少改变,难道不是吗?当我每一次交付任务的时候,人们总是要问我一大堆的问题。这时候,我总是立即对自己说:“这个可怜的人不能把信送给加西亚。” 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十分稀少。因为大多数人满足于平庸,对此我难以理解,可以说是无法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安于平庸。成功是因为你一定要成功;走向成功是因为你选择了不让生活选择你的选择。每个人都要自己选择。你可以选择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 选择完美 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别人能够在工作中挑剔出错误来的话,那些正是你不够完美的地方,你就不需要去寻找借口,坦然承认我还不够完美。千万不要捍卫自己的缺陷,更不要藉此而故步不前。当我们可以选择完美时,为什么要选择平庸呢?人们常常认为是他们的本性如此,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他们可能会说:“我野心没有你那么大,我的天性不是那么野心勃勃,我们性格不同。” 我对他们的回答是,这与天性无关,你可以改变,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有关选择的问题。你可以选择卓越,为此先做一个去改变的决定吧! 上天希望我们追求完美——让我们自己制定一个高于他人制定的标准。 解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之四 我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吗 我们每个人应该扪心自问:“我是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如果我仅仅知道他在古巴的丛林中,我能够找到他吗?如果我不认识他,也不知他在哪里,我能把信送给他吗?”只要你明白,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用心追求目标,你就一定能成功。 现在我们都善于寻找借口:为什么不能做期望我们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把我们份内的工作做得更完美?诸如此类,人们有着各式各样的借口。 而如果是罗文,他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下定决心,做一个高标准的选择。可能事情会拖累我们,可能我们在过程中会深陷困境。有时候,我发现自己落入了沼泽地,我不得不匍匐前进,有时候处境都令人绝望。但是,只要我还能够往前迈出一步,我就不会放弃,绝不会屈服。逃避不是我的选择。我会在完成任务中,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完美。即使跌倒,我也会再爬起来,抖落尘土,继续努力,直到成功! 那些不需要他人帮助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出差错的;那些不需要他人合作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很难如愿以偿。 如果有人让我给加西亚送信,我想我能够做到。这并不是自大,这是自信。我只知道如果你交给我一封信并且说“把它送给加西亚”,我就一定会送到。同样,你也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做到最好!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成功,千万不要相信它。对这样一些话,你都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只有你自己能够决定你的成功。选择在于你! 选定目标,做出决策,然后采取行动,坚持下去,成功就不言而喻。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主动性 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 什么是主动? 让我告诉你: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 也就是说,把信送给加西亚。那些能够送信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不一定总能得到相应的报偿。 再次之,就是这样一些人,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这些人不会得到荣誉,报偿也很微薄。 更次之,就是有些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能把事情做好,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而不是荣誉,报偿更是微不足道了。 这种人是在磨洋工。 最等而下之的就是这种人,即使有人追着他,告诉他怎么去做,并且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好。 这种人总是失业,遭到别人蔑视也是咎由自取。 我们可以选择卓越 这是一个张扬人性和私人权利的时代,不要服从、谋求自我实现天经地义。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主动性、敬业、忠诚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职责,对公司报以嘲讽,频繁跳槽,久之,可能就会堕落为老板稍加疏忽就偷懒懈怠的人。他们推诿塞责、固步自封、吊儿郎当,有这样员工的企业简直是灾难!而他们自己则空耗了年华,我想,无论是跳槽到哪家公司,结果不会两样——一事无成! 他们觉得在别人的企业中自己是在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视之为老板盘剥、愚弄下属的伎俩,对能偷懒沾沾自喜,消极懒惰,自毁前程。他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行为法则——互惠的交换:投入才有回报;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社会组织中奠基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公司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你把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企业主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忠诚带来信任,你将被委以重任,获得梦寐以求的广阔舞台。 在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中,那位名叫罗文的英雄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他的事迹100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以主动性完成职责,无数的公司、机关、系统都曾人手一册,以期塑造自己团队的灵魂。“送信”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人们忠于职守、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主动和荣誉的象征。这个故事传达的理念影响力之大是不可想象的,足以超越任何理论说教,它不局限于个人、企业、机关和一个国家,甚至于贯穿了人类文明,正如本书令人敬仰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文明,就是充满渴望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有的组织,无论是企业、机关的管理者还是老板,看到这本书都会深有体会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因为,公司要想获得成功,其员工的主动性、责任感和忠诚都是至关重要的,那“送信的人”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公司栋梁之才。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并不是一首战歌,但它却是激励人们生活、工作、奋斗的浩然正气,它将雇员的贡献之道和成功之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哈伯德强调主动完成任务,切中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通常是员工的职业道德,而不是管理层的水平决定工作效率。 不要被执行任务中出现的困难吓倒,勇敢而谨慎地完成任务。
|
|
|
|
|
|